首页 美食养生正文

面食花样做法(14款卡通馒头的做法)

admin 美食养生 2021-03-04 20:14:41 343 0

  怎么蒸花式面食用料;面粉650克,调料;红枣100克,老面1块,硷粉1小勺。糖40克,盐1克。做法;1.红枣洗净,剥去核,切碎。(也可以不用切碎)2.酵母粉用水稀释,混入面粉,加糖,盐,揉均匀,用保鲜膜盖住,发酵。3.待面团发酵至原来的2倍大。4.排出气体,把面团再揉匀,混入红枣.5.揉匀。6.搓成长条,切成均匀的馒头胚,醒发30分钟。7.蒸笼垫好笼布,加好水,冷水放入馒头胚,大火煮开12分钟左右.8.3分钟后拿出即可。

  注意事项 1.发酵的时间与醒发的时间,自己根据室内温度掌握。  2.蒸馒头的时间,也是根据馒头的大小而定。3.关火后要等待3-5分钟再开锅盖,不然馒头会皱皮的。面食花高制作用料 普通面粉红枣酵母糖红枣花糕—花式面点(面食、馒头)的做法按照普通蒸馒头的方式和面,发好,备用圆1—把面擀出一个圆形做底佛手制作—取一块面,搓成长条状,切成合适大小,在一端切四刀(5个手指)把佛手和红枣依次摆在底盘上中间三根手指捏在一起向下折中间填上红枣并用和好的面填入空隙圆2—再盖上一层圆3—擀出一个圆形面饼,用小一号的杯子压出一个圆形在圆3杯子压出痕迹外面,用刀切开,切两刀,捏起来。最后做出来如图,放在圆2上顶花制作—把面搓成细长条,从两端卷起顶花—用筷子从中间夹起,四个角用刀切开最后成品,做好啦 开锅后,蒸15-20分钟,出锅啦花样面食的做法,怎样做面食的花样用料主料馒头(富强粉)500克水250克酵母5克白砂糖10克辅料红枣若干红豆若干黑豆若干花样馒头的做法1.配料:(大约制作各种样式馒头9-10个)富强粉500克,水250克,酵母5克,白砂糖10克;红枣若干,红豆若干,黑豆若干计量好所有材料,将酵母放入少量温水中;所有材料混合,揉匀,直至揉成光滑的面团,将面团盖上湿布,置于温暖潮湿处发酵一到两个小时,可以在烤箱中放入一碗热水,将面团放入烤箱中发酵;发酵好的面团揉至光滑2.小刺猬馒头的制作:称量50克面团,将面团揉至一头尖的胖水滴状3.用小剪子从尖端处起1/4处开始剪除尖角,第一层剪四个尖角,第二层与第一层的尖角错开,以此类推4.刺猬身体要剪满尖角,在刺猬眼睛的地方赛上两颗红豆,小刺猬造型做好了5.小兔子造型:称量50克面团,将面团揉至一头尖的胖水滴状6.用大一些的剪子在面团尖端1/4处,剪出兔子的长耳朵7.另外一侧同样剪出耳朵,将两个耳朵向上竖起整形8.在兔子眼睛处赛上两个红豆,小兔子造型做好了9.小羊造型:称量50克面团,将面团揉至一头尖的胖水滴状10.在面团圆头处左右对称捏起两个小耳朵11.将左右整形,捏成两侧耳朵大小对称12.用小剪子将耳朵从下端剪开13.整形耳朵,将耳朵向外侧拉一点,形成对称的上翘的两个小耳朵14.制作嘴部,用剪刀剪开面团的尖端15.将嘴部打开,赛上一颗红豆作为支撑16.在两个耳朵之间赛上两颗红豆作为角,并用工具戳出小坑的纹理装饰小羊,此步骤可以使用牙签17.在眼睛处赛上黑豆,小羊就做好了18.前面简单的造型学会了么?那么现在开始做稍微复杂一点的小龙,小龙的做法:称量好130克面团,搓成长条状,头部圆,越到尾部越细,将面条盘成S状19.用小剪刀在龙头处剪出两个大一些的犄角,在犄角中间再剪一刀急需关于面食的做法,要花样多的,最好有图解,有步骤。急需!!!荞面饸饹 饸饹,古代称之为"河漏"。

  '元代农学家王祯《农书,荞麦》:"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成面或作汤饼。"韩城的羊肉餄餎不是作为汤饼(古时称汤面为汤饼),而是用一种特制的箔餄餎床子,将荞面压成细而长的圆状条面,捞入碗中,再泼入多味调料的羊肉汤,故称羊肉餄餎。  如凉吃,放少许凉粉,再加入油辣、蒜泥、芥茉等调味,成为凉粉餄餎,食时不仅带有特异的香味,且对身体大有补益。李时珍《本草纲目》载:"乔麦最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滞、泄痢、腹痛、上气之疾。"因荞麦性寒,故韩城俗话说:"荞面凉冶沿,离不开三样好调和,油泼辣子、蒜、芥茉。"荞面热缩铝,原汤加调料,羊肉臊子辛辣椒。

  "
饸饹多用荞麦面制成,荞麦在所有谷类中被称为最有营养的食物,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 P、维生素 B1、 B2、芦丁、镁、总黄酮等。而且荞麦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比较固定的叫法是荞面饸饹网上还流传着乔面禾洛乔面活络荞面合络。
荞面1000克,水300克,碱面少许。
把荞面倒入盆里,用水调拌均匀,再掺入碱水,揉好扎软。将饸饹床放于开水锅上,揪一块面填入饸饹床眼里,用手按住饸饹床把,用力将面压出成条,落入开水锅内,煮熟捞出即成。
筋性强,利口,但性寒不易消化。

  
【注】此面为吕梁、忻州、晋中等地区山区人民常食的一种面饭。吃时浇以各种浇头,吃汤面亦可。特别是配以羊肉臊子,肉暖面寒暖寒调合,味道美,食用最佳。食此面时适宜配辣椒。  
西安城墙内的西北方向有一个地方名叫教场门,顾名思义,大概是当年八旗兵、绿营兵操演武功的地方。“门”没有看到过,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教场门”三个字出现在西安人的口中,常常是后面还挂着另两个字“饸饹”。
饸饹,因多用荞麦面制成,比较固定的叫法是荞面饸饹。据有人考证说此食物在元代已经有了,根据是元人王桢著的《农书?荞麦》节中有“北方山后,诸郡多种,磨而为面或作汤饼,渭之河漏。”“河漏”、“饸饹”,两者在读音上无论按普通话还是陕西腔都很相近,也许后者是前者的转音吧。

  
荞麦亩产不高,但制成的饸饹却很惹人爱,色泽黑亮,入口筋顽,越嚼越香。因而几十年前西安的巷子里就有一句俚语“荞面饸饹黑是黑,筋韧爽口能待客。  ”饸饹能待客,可不是谁在自家小厨房捣腾一阵子就能做出来的,象羊肉泡、葫芦头一样,也得到市面上专营的“老字号”才能品到正宗风味,上面说到的教场门饸饹就曾经是古城最有名的一家。
问了一些烹饪界老人,对教场门饸饹比较肯定的一种说法是出现于清末,是由渭南吕家村一位姓孟的老人创出的牌子,其后人孟兆武少承家传,练就了一手做饸饹的绝技,1932年,他先在当时西安市最热闹的南院门第一市场售卖,后来又迁到教场门,此后几十年,在西安饮食市场中自成一家,名气大噪。据内行讲,孟氏做饸饹选料很考究,主要用关中千阳、陇县、白水、长武、蒲城诸县的新鲜荞麦现磨现做,饸饹的制做过程笔者曾经看过几次,主要分和面、煮条、拌油等程序,这些也无甚稀奇,唯一有趣的是两个环节,一个是制青石水,选一块鸡蛋大小的青石用火烧红,放入凉水中一激,“嗞喇”一声,青石水就成了,舀一小碗徐徐洒入面盆再揉和成面团。据说加入这青石水,饸饹由此就筋韧耐嚼了。

  我看那从火苗上取下的圆溜溜的石块轻轻滑入水中,瞬间爆出无数翻滚的小水珠,雾气蒸腾,当时就想,这简直就是给饸饹注入了灵魂嘛!
借其它物性以使食物入口筋滑的方法,在北方很多地方都存在。记得当年在部队时,驻兵榆林毛乌素沙漠,于营中常吃一种黄面饸饹,入口不仅滑爽,而且有一种油香味,当时只糊里糊涂地听老兵讲加了什么“沙毫”,即是沙漠中大量生长的一种野草的籽实,许多年以后才知道,那东西提炼出的“沙棘”油,其价令人咋舌。闲言少叙。再说制饸饹的另一环节。压床子。  是把一个象粗木条凳似的木架子架在大铁锅上,一个漏斗状的圆孔对着锅,将荞面一块块抟成团塞入圆孔用力下压成条条细丝入锅,行话是“锅开压、锅开打”。

  “打”就是一煮开就打断长条收上来。这床子如今在西安的食肆上已难看见,偶能见到,就有外国人拍照,本地人围观,以看稀罕,这用具简直可以进饮食文物博物馆了。这饸饹分热凉两种吃法,一般是夏季凉吃,调入精盐、香醋、芥末、蒜汁、芝麻酱和红油辣子,有时师傅芥末下得狠了一些,一筷子入口,不由浑身一颤,好象七窍六神都通了,是消夏祛暑的好东西。冬季多是热吃,在饸饹碗里浇上臊子和热骨头汤,再撒入胡椒粉、香菜、蒜苗丝和紫菜,吃起来汤鲜面筋,通体舒畅。
前面说教场门的饸饹有名时用了“曾经”二字,就是想在这里说如今教场门的饸饹几个字在一般西安人的口中已鲜有提及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34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