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食养生正文

几种主要传染病的潜伏期

admin 美食养生 2021-04-08 13:46:56 254 0

  重点传染病有哪些

急性的有鼠疫、霍乱,属于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甲类;感染人数多、危害大的慢性的有乙肝和肺结核,人群中感染率大约在10%左右。如何认识传染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

1、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可以病人受感染的时间,以此推断传染源,传播途径。  2、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认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

  一般传染病以常见潜伏期加1~2天,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按最长潜伏期。  3、根据潜伏期长短确认接触者免疫接种时间。  4、根据潜伏期可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5、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病情不同潜伏期也不同,

  比如艾滋病毒的潜伏相对就稍微长点,"aware"个人的体质也有很大的关系。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如何预防?

  

潜伏期感染的疾病有哪些

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不同的传染病其潜伏期长短不同,有的疾病短至数小时,

  如细菌性痢疾;有的长达数年,如AIDS,但同一种传染病有固定的潜伏期。通常所说的潜伏期是指常见(平均)潜伏期,

  如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最短为8天,最长为30天,常见潜伏期为18天。几种常见的危害大的传染病的名称、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

各种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春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等。这些传染病大多数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学校是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容易传播开来,为了师生们能健康的工作和学习,我们有必要对这些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

  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4.风疹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

  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

  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

  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风疹无需要特殊治疗,诊断明确后,在家观察,做好皮肤、口腔的清洁护理,给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

  注意安静休息。5.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

  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6.猩红热 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

  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像“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

  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舌乳头红肿。

  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该病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好,

  故治愈率高,危害已明显下降,但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7.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

  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8.禽流感 禽流感是近二年发生的传染性病毒性疾病,据专家意见,只发还有动物疫情发生,

  就会有禽流感的存在,国际专家预测,禽流感可能会大流行。目前做法是:1、加强监管,尽早发现传染病,尽早进行疫情监测。我国禽流感人感染者处于高散发、高病死的态势。

  这是规模禽类免疫使人间疫情高度散发;而高病死率则与处于游行早期的病死率低,两者相差一倍左右,随着疫情扩散,病死率下降。2、与病人的免疫有关系。3、与患者是否得到及时治疗有关系预防措施: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

  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1. 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

  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2. 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

  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3. 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 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5. 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

  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6. 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

  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7. 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

  打喷嚏;8. 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9. 避免接触传染病人,

  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10. 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

  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幼儿的手足口病的预防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重症病例: 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

  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专家呼吁:手足口病多“袭击”5岁以下小儿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

  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时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会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也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或危及生命。

  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 可通过玩具和日用品传播“手足口病常通过患病幼儿的玩具、餐具以及日常用品传播,容易在幼儿园中造成小范围流行。”王鸣说,手足口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第1周传染性最强。

  病毒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例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飞沫形式,经呼吸道感染新的易感者;唾液、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可经手或借助被污染的毛巾、手绢、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

  经口传播给他人;与患者同居一室易被感染;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也可感染手足口病。专家指出要预防手足口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是要做好疫情报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疫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2.是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是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玩具、食具、桌椅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浸泡消毒,衣物置阳光下暴晒,

  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4.是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5.是教育宝宝坚持饭前便后勤洗手,可有效预防病从口入。 需要提醒的是,手足口病无免疫性,

  患过本病后如不注意预防,还会再患。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所以至今尚未研制出疫苗。人感染猪流感预防知识 一、基本知识 猪流感是一种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该病毒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

   通常情况下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人感染猪流感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生猪或接触被猪流感病毒感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猪流感能通过食物传播。 人感染猪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

  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目前虽尚无疫苗预防人感染猪流感,但人感染猪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二、防护措施 1. 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

  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2. 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 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4. 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5.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6. 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烹制猪肉时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

  可杀死细菌和病毒。传染病的潜伏期是怎么推算出来的,有没有公式可以用?

5人得了一种传染病,潜伏期分别为5、6、8、11、 >15天,

  问这种传染病病的平均潜伏期为多少天?

5个数相加然后除以5急性传染病分那4个期

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恢复期。  (1)潜伏期:即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首发症状时间。不同传染病其潜伏期长短各异,短至数小时,长至数月乃至数年;同一种传染病,

  各病人之潜伏期长短也不尽相同。通常细菌潜伏期短于蠕虫病;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短,短至数小时;狂犬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潜伏期可达数年。

  推算潜伏期对传染病的诊断与检疫有重要意义。  (2)前驱期:是潜伏期末至发病期前,出现某些临床表现的一短暂时间,一般1至2天,呈现乏力、头痛、微热、皮疹等表现。多数传染病,看不到前驱期。

    (3)发病期(症状明显期):是各传染病之特有症状和体征,随病日发展陆续出现的时期。症状由轻而重,由少而多,逐渐或迅速达高峰。随机体免疫力之产生与提高趋向恢复。  (4)恢复期:病原体完全或基本消灭,免疫力提高,

  病变修复,临床症状陆续消失的时间。多为痊愈而终局,少数疾病可留有后遗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25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